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毛軍剛 尚紫荊)“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近日,弘揚遵義會議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詩詞黨史”大思政課——曠世長征 詩情回望《憶秦娥·婁山關》在貴州遵義婁山關毛澤東詩詞館前舉行。來自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華中師范大學組團的師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上一堂實景大思政課,共同紀念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
“婁山關北拒巴蜀,南扼黔桂,關口兩邊都是高聳的懸崖峭壁,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多名專家學者分別從寫作背景、黨史故事、文體形式、詩詞韻律、表現手法等角度,對毛澤東同志的《憶秦娥·婁山關》進行了詳細解讀,帶大家一起解鎖紅色詩詞背后的精神文化密碼。
華中師范大學黨史專家胡宗山講述了四渡赤水的革命故事、遵義會議的關鍵轉折、婁山關大捷的戰斗實況,贊揚了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段維從詩詞韻律入手,深刻彰顯了毛澤東詩詞的獨特魅力;遵義師范學院古代文學教授唐燕飛表示,《憶秦娥·婁山關》表現出藐視一切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同時引出了長征故事,“在共產黨人面前,沒有跨不過去的雄關”。
活動現場,“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華中師范大學組團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實踐教育基地”揭牌。華中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詩詞黨史”大思政課品牌,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育人“大思政課”,旨在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賡續精神血脈、厚植愛國情懷。
據悉,“詩詞黨史”是華中師范大學落實立德樹人工程、積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紅色文化“三融入”工程的重要內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